close

undefined

 

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到來,越來越多入圍強片趁著這波熱潮上映,不過這些片商在預告上強

「強勢問鼎奧斯卡、奧斯卡多項入圍、奧斯卡大贏家」的電影看下來,你是不是也覺得

像漏掉了什麼呢?

 

undefined

 

創辦 87 年的奧斯卡獎,入圍名單一公佈就引起爭議,原因在於已經連續兩年,總共「40位」最佳

女主角、男女配角入圍名額,都由白人所佔去,這與美國擁有多元人口的比例有懸殊的落差。這樣

似帶有種族歧視的入圍名單,引發了一連串名為 #Oscar So White 的串連抵制活動,包括

黑人影星威爾史密斯、知名導演史派克李都拒絕出席頒獎典禮來抗議。

奧斯卡究竟公不公平? 就讓蓋弟小編以超清晰的懶人包來說明

 

第一個想到的是,誰能決定這40個由白人所占去的入圍名額?

 

undefined

 

奧斯卡獎的是由美國影藝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的近7000位的會

員所投票出來的結果,這些會員大都是電影從業人員,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演員、導演,還有幕後的製

片、編劇、設計師…等,乍看之下人數夠多,背景也夠專業,但如果是從人種、性別、年齡的比例來

檢視這些評審呢? 上圖是2012年以前影藝學院會員的比例,我知道你懶得研究這張圖,讓我們用更

簡單的方式說明。

 

undefined

 

如果今天奧斯卡獎的評審是一間只有30人的教室,那麼這間教室…

 

undefined

undefined

 

會有  28 位白人  1 位黑人與拉丁裔混血  1 位黑人與華人混血

會有  23 位男性  7 位女性

會有  16 位  (60歲以上) 11 位  (40-60歲)  

只有  3 位  (40歲以下)

由此可知...

 

undefined

 

奧斯卡其實就是一群60歲白人老芋仔的觀點!!!

 

undefined

 

換句話說,如果今天奧斯卡獎頒的是卡通《櫻桃小丸子》裡最喜愛的角色。

一般人可能會選小丸子、小玉,但奧斯卡選出來的可能是佐佐木爺爺或是亂入的友藏爺爺

這樣你還會覺得奧斯卡公平嗎?

 

undefined

 

當然,也會有替這群爺爺們人抱不平,難道60歲以上的白人男性就一定戴著有色眼鏡嗎?

讓我們從歷年得獎結果來反推...

 

undefined

 

自第一屆奧斯卡1927年以來:

 

只有 8 位有色人種拿過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項

大家比較熟悉的得獎者有丹佐華盛頓(2002年震撼教育)傑米福克斯(2004年雷之心靈傳奇)荷莉

貝瑞(2001年擁抱艷陽天)則是唯一的黑人女性,至於大家最關心的亞裔人種只有過1位印度裔獲獎者

(班金斯利-甘地傳)

 

只有 1 位女性─凱薩琳畢格羅(2008年危機倒數)拿過最佳導演

創辦以來也只有 4 位女性曾入圍最佳導演

 

不論從評審和得獎者的結構來看,奧斯卡對於「女性」「非白人族裔」有明顯的偏見。而奧斯卡的評審

機制也是造就入圍名單"So White"的幕後黑手,就拿奧斯卡與一般國際影展的評審機製作比較。

 

undefined

 

因著評審制度上的漏洞,讓許多有機可趁的電影公司找到了「如何拿下小金人」的小撇步

一、口袋夠深

undefined

把奧斯卡比喻成一場選戰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評審採用的是會員投票制,誰越多票誰就能

拿獎。如果你有足夠的競選經費,買廣告、搞好人脈,曝光率高,就有較高的機會拿獎,

早年片商還會發送免費電影DVD給影藝學院的會員,不過後來被禁止。著名的Weinstein

電影公司,則以卓越的公關技巧,被形容是「金像獎的推手」。

 

圖/電影《黛妃與女皇》位角逐奧斯卡,在洛杉磯所設置的廣告看板。

 

二、道德立場不能歪

undefined

奧斯卡代表的往往也是美國保守派的觀點,描寫同性戀情誼、驚悚類型和有大尺度的裸露畫面的電影

,即使有優越的表現,也會因為道德與政治立場的不正確,而被忽視至於最佳動畫電影的獎項,完

全是迪士尼與皮克斯的天下,只有日本的神隱少女和英國的酷狗寶貝是唯一非美國動畫電影的得獎者。

 

圖1/200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斷背山》爆冷輸給《衝擊效應》,同性戀的題材被指是落選主因。

圖2/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曾五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最終在過世前空手而回。

圖3/影星麥克‧法斯賓達以《性愛成癮的男人》真實動容的演出,拿下威尼斯影帝,但片中過多裸露的場面,讓他

     止於奧斯入圍大門。

圖4/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曾三度入圍最佳動畫電影,已經宣布退休的他,生涯只以《神隱少女》拿過一次奧斯卡。

 

三、夠痛苦

undefined

undefined

如果把所有拿過奧斯卡獎的電影角色集合起來,那恐怕會是一家精神病院。容易拿獎的角色,

往往不是心智不全(阿甘正傳)、生重病(我想念我自己)、心理創傷(擁抱豔陽天)、精神疾病

(黑天鵝),就是得把自己置於生死關頭(127小時)。為戲脫胎換骨的精神當然值得敬佩,但像

李奧納多這種擅於演高知識份子的演員,在同燈同分競爭之下,就容易輸給飾演重症患者的演

只能拿積木小金人了。

 

圖/以蝙蝠俠系列電影知名的演員克利斯汀貝爾,常以身材吹汽球,一下肌肉、一下暴瘦的方式進入角色的心境

,最終在2010年以電影《燃燒鬥魂》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既然奧斯卡那麼不公平,那我們該相信什麼呢?

 

一.娛樂性

undefined

如果你喜愛娛樂性高的電影,爛番茄電影網和MetaCritic代表了影評人和媒體的觀點,對於爛電影,

這些影評人也沒在客氣的,有些惡毒的評語也相當爆笑。IMDB 則是一般觀眾都可以上去評分,它的

Top 250名單,是許多剛接觸電影的人會跪著看的參考指南。

 

二.藝術性

undefined

三大影展一直以來都是非主流電影的殿堂,有影展加持的電影,也比較能吸引藝術愛好者(也就是文青)

的捧場。柏林影展挖掘新銳電影創作者,威尼斯影展追求獨立的電影風格美學,坎城影展則是結合大眾

品味與藝術價值,是三個影展中名氣最大,也是每年影迷必定朝聖,大師級導演的競技場。

 

二.在地性

undefined

大家所熟知的電影金馬獎,已逐漸轉型成華語電影獎,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華人工作人員及對白,就能

報名,像新加坡、中國電影近年來都曾在金馬獎大放異彩。如果你只對台灣電影情有獨鍾,每年七月

舉行的台北電影獎,仍維持只有台灣電影能角逐競賽的在地精神。

 

四.多元性

undefined

女性影展是影壇上少見的女性電影獎項,所有報名影片的導演須為女性,影展內也設置了台灣電影獎

,鼓勵台灣女性影像創作者,突破目前以男性為主流的影像觀點。酷兒影展和兒童影展則分別以同志

和兒童為主要族群,放映相關題材的電影。如果你的口味夠獨特,也有CNEX紀錄片影展和以另類實

驗性、音樂電影為主的城市游牧影展。

 

五.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undefined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相信誰,那就繼續鎖定每週四「蓋弟推好片」的單元。

這個單元背後代表的是一位25歲鬼島男性上班族的觀點。

 

undefined

 

最後,乍看是一篇奧斯卡打臉文,但最後還是要補個血

「每個獎項都有它的參考價值,但終究只代表了一個族群的觀點」

只有多看電影,對自己的喜好夠了解才能找到心目中的「最佳影片」

 

文/哈V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 奧斯卡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tiguidi 的頭像
    citiguidi

    是的,蓋弟!

    citigu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